碳匯新知電子報 - 自然碳匯推動小組
2024/11/11 雙周報第十八期
透過電子報提升農業部自然碳匯執行團隊之專業職能,對於國內外自然碳匯方法技術、增匯技術、碳權認證交易、淨零政策等即時新聞資訊能隨時掌握。
本期摘譯文章
焦點新聞
近期新聞資訊 (10/22~11/5)

COP29 綜合2024/11/7 - YAHOO UK

觀點:解決氣候危機的機會之窗正在關閉—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

永遠不要白白浪費一場好的危機。化石燃料燃燒加劇氣候危機,導致極端天氣增加與自然緩衝系統失衡。全球暖化加速,甚至超過1.5度目標,也導致土壤與海洋碳匯大幅縮減。不幸的是,即將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9)效益有限,我們不能過度期待,更不能動搖我們的決心。迅速、徹底地減少經濟部門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挑戰是巨大的,值得慶幸的是它已經開始了。加速除碳並投資於森林、泥炭地等自然緩衝區以減輕氣候影響,支持原住民生態管理至關重要。

點此看全文 >

COP29 綜合2024/11/5 - 環境資訊中心

全球氣候金融目標將出爐? 學者分析本屆COP29亮點

第二十九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的討論重點。文章指出,本屆大會將聚焦在全球的氣候財務,談判出新的氣候金融集體量化目標(NCQG),預期氣候資金目標金額遠高過現在的每年千億美元。此外,各國將更新國家減量目標,並討論如何落實,預計將在明年COP30整合前兩次大會的討論。最後,文章也提到,COP29預計會討論到災害治理機制,面對極端天氣超乎原有預期,必須盤點出目前調適落差,提出較高標準的行動方案。

點此看全文 >

綜合2024/11/4 - phys.org

考古追蹤地球的二氧化碳變化軌跡:地質學家認為變質岩是古代地球碳循環的重要特徵

佛州立大學地質學教授研究發現,原始地球的溫暖氣候可能主要由變質岩石釋放的二氧化碳驅動,而非火山活動。變質岩在受熱加壓下會釋放碳,產生溫室效應,使地球適合早期生命生存。這項研究顯示岩石在碳循環中的作用比預期更大,有助於理解地球歷史上的氣候變化,也提供了應對現代氣候變遷的啟示。

點此看全文 >

綜合2024/10/31 - 富比士

碳資訊揭露計畫 (CDP) 新概念:「Scope Zero」要求消除過去的排放

主要討論了氣候變遷的議題,並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Scope Zero」。這個概念強調除了減少未來的碳排放之外,還需要移除過去已經排放到大氣中的碳,以達到真正的氣候中和。文章介紹了幾種可以移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技術,例如直接空氣捕獲(DAC)、海洋碳移除和礦化。這些技術雖然還面臨一些挑戰,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政策的支持,有望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點此看全文 >

綜合2024/10/30 - NTT西日本

關西地區實現永續森林管理和 J-Credit的商業夥伴關係

NTT西日本、地區創生Co設計研究所、関西未來銀行三方將攜手合作,以關西地區為中心,實現永續的森林管理與區域脫碳化。透過此次合作,將透過活用以森林資源為主的區域資源來創造碳信用額,將碳信用分配給私人公司,並向民間企業推廣碳信用額的流通與普及,以期實現區域脫碳化,同時透過永續的森林管理,為地區創生做出貢獻。

點此看全文 >

綜合2024/10/25 - sciencedaily

衡量企業對生態系服務和生物多樣性影響的開源方法

新研究提出利用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及開源模型評估企業對生態系服務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涵蓋超過2000家上市公司與58萬個物理資產。結果顯示不同產業和地區的環境影響差異大,特別是公用事業、不動產等行業。該方法有助提升ESG評估透明性,促進企業轉向低影響場址及可持續發展。

點此看全文 >

綜合2024/10/25 - 環境資訊中心

明年將有新的減碳目標? 政府永續長是什麼? 如何跳躍式減碳? 總統府第二次氣候會議五大重點

台灣在2022年提出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減碳「24%±1%」,環團批評野心不足。今年8月首次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上,總統賴清德要求環境部提出更積極目標;委員會顧問、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建議,台灣應對標國際要求,在2025年提出2035年的NDC。

點此看全文 >

綜合2024/10/24 - international

當森林與土壤無法再吸收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

2023年森林和土壤碳吸收量因乾旱和野火驟減,對氣候變遷加劇構成威脅。森林、土壤等陸地碳匯吸收的CO2大幅低於平均值,甚至轉為排放源。科學家警告此趨勢若持續,可能導致溫室氣體增速加快,挑戰氣候目標達成。

點此看全文 >

COP29 土壤 2024/11/5 - earth.org

為了拯救我們的土壤,投資小農

小農戶生產了全球30%以上的食物,但他們只獲得了0.8%的氣候融資。此外,土壤退化也威脅著我們的收成,並使農業土壤從碳匯變成溫室氣體淨排放源。為了保護土壤,我們需要投資於小農戶,幫助他們轉向再生農業方法。再生農業不僅更可持續,而且更具盈利能力。然而,小農戶缺乏資金和技術,難以轉型。因此,國際社會需要加大對小農戶的投資,以確保全球糧食安全和氣候穩定。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森林 海洋(含濕地) 2024/11/5 - 環境資訊中心

國家公園年移除300萬公噸二氧化碳 健全生態系助增匯減碳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委託台大邱祈榮研究團隊進行碳盤查,首次揭露各國家公園自然碳匯數據,去(2023)年台灣九座國家(自然)公園移除了逾3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CO2e)。研究團隊透過土壤、植被和水體的樣本分析,測定這些生態系統中的碳含量,並計算生態系統中的碳排放和碳交換,以估算國家公園的總碳匯。這項研究有助於了解國家公園的碳匯功能,並為未來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森林 2024/11/4 - pnas.org

如何找出兼顧牛肉生產效率與碳封存的甜蜜點

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被用於畜牧業,其中大部分用於反芻動物及其動物飼料生產。降低畜牧業的規模,可透過重新生長植被和恢復土壤的碳固存來支持減緩氣候變化,特別是在潛在森林地區,但也會減少食物生產。本研究以碳機會強度 (COI)分析了全球各地牧場的碳封存潛力和牛肉生產效率,發現一些地區的牧場具有較高的碳封存潛力,但牛肉生產效率較低。文章建議,可以通過提高低效率地區的牛肉生產效率來彌補高碳封存潛力地區的牛肉生產減少。此外,文章還強調了政策制定者應考慮碳封存潛力和牛肉生產效率之間的平衡,以制定有利於氣候變化的政策。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2024/11/3 - nature

甘蔗渣生物炭具有改善不同質地土壤的土壤結構和可用水量的潛力

研究顯示,添加3%甘蔗渣生物炭能顯著提升乾旱地區不同土壤的結構穩定性、含水量和孔隙分布,並改善水力特性。生物炭在不同土壤中的效果不一,在某些土壤提升穩定性與水分可利用性,而在另一些土壤則增強水傳導孔隙。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2024/10/29 - nature

衛星監測植物碳吸收原理

基於遙感的數值模型利用衛星測量的光吸收數據來估算全球總初級生產(GPP),即陸地碳循環的基礎。當前模型在結構和結果上存在較大差異,尤其在GPP的時間趨勢預測方面。改善這些模型的可靠性可通過整合不同衛星數據、提高空間時間解析度、以及應用輔助光學帶檢索,從而提升對植物生理、乾旱壓力等的檢測,並優化碳循環反應的理解。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2024/10/28 - earth.com

透過政策支持多樣化的作物混植可能成為碳農業的關鍵

植物多樣性對土壤碳封存的影響。研究發現,增加農田植物多樣性可以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壤碳利用效率,進而增加土壤碳儲存量。此外,植物多樣性還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土壤健康,促進農業永續發展。因此,增加農田植物多樣性是減緩氣候變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森林 2024/10/27 - AdvanceLocalMedia

聯邦通貨膨脹減免基金和通過農業法案資助,買下密西根州森林和農田的保護地役權,以保護土壤健康

美國聯邦資金將用於購買東南密西根州約4000英畝森林和農田的保護地役權,以防開發、保護自然環境並維持碳儲存能力。該計劃著重支持退伍軍人、原住民等傳統上不易獲得資源的群體,並透過土地保護促進氣候友善的農業和林業管理。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2024/10/24 - 蘇黎世大學

植物多樣性增強土壤碳保留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增加農業植物多樣性可用於提高農業土壤的碳封存潛力。隨著農業部門努力減少碳足跡,促進農業實踐中的生物多樣性可能是更永續和氣候友善糧食生產系統的關鍵。蘇黎世大學的研究小組探討了植物多樣性影響大麥土壤中的微生物,促進了根際(植物根部周圍的區域)微生物之間更強的積極相互作用,最終提高了群落的碳利用效率,植物多樣性也增加了植物的整體生物量產量,同時維持作物產量。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11/4- manilastandard

種竹活動挑戰世界紀錄,菲律賓氣候變遷委員會力推竹林碳匯

菲律賓氣候變遷委員會在「Kawayanihan」活動中強調竹子作為碳匯的作用,能減少溫室氣體並促進生計。竹子不僅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還能強化河岸穩定、防洪防崩。此活動集合4500人種植2萬棵竹子,象徵集體氣候行動的力量。委員會呼籲民眾支持竹子和其他永續方案,以建構氣候韌性社區和綠色經濟。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11/1 - 中央社

「找樹的人」調查桃山神木谷碳儲存量 居全球之冠

「找樹的人」團隊於桃山神木谷調查發現,該區森林每公頃碳儲存量達2220噸,超越澳洲維多利亞森林,成全球最高。團隊實地調查到195棵大樹,以紅檜、扁柏為主,碳儲存量的80%集中於胸徑超過1公尺的巨木。此研究強調巨木保育對碳匯的重要性。紀錄片將於11日在環資平台發布。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11/1 - mongabay

歐盟反森林砍伐法規即將生效:熱帶地區油棕、可可小農準備好了嗎?

歐盟反森林砍伐法案(EUDR)對小農的影響。該法案旨在防止與森林砍伐相關的產品進入歐盟市場,預計於2025年1月1日生效。一些小農協會表示他們已準備好遵守法規,但其他小農則需要更多時間和政府支持。一些人擔心延遲法案會削弱其影響力,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將有助於完善法規並更好地支持小農。可可產業由於提前準備和政府支持,比其他商品產業更能適應EUDR。然而,其他產業,如棕櫚油和咖啡,仍面臨挑戰,特別是那些缺乏資源和技術的小農。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10/31 - AsiaResearch

20年氣候變遷對永凍土林影響的研究幫助重新思考氣候變遷模型

大阪市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長達20年的阿拉斯加永久凍土森林二氧化碳通量觀察,發現氣候變遷不僅增加了碳源,也增加了碳匯。研究顯示,初期二氧化碳匯成為源,但在第二十年,碳匯增加了近20%。氣溫上升導致濕度增加,促使黑雲杉生長,這些樹木利用人類活動釋放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10/30 - nature

全球熱帶森林砍伐地區自然恢復的潛力

本研究估算熱帶地區有超過2.15億公頃土地具備自然恢復潛力,可吸收約23.4億噸碳。此潛力集中於巴西、印尼、中國、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等五國,這些國家佔總潛力的52%。與成本較高的植樹方法相比,自然恢復在這些地區可提供有效且具可持續性的森林重建策略,幫助實現全球環境目標。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10/29 - 農傳媒

環境部通過森林、竹林經營碳匯方法學 森林疏伐每公頃固碳約3公噸、經營莿竹林20公噸

環境部通過「加強森林經營碳匯專案」及「竹林經營碳匯專案」,允許面積達標的森林或竹林申請碳匯減量專案。這些專案計算木竹生長及製品固碳量,預估針葉林每公頃年增碳2.9公噸CO2e,竹林可達20公噸CO2e。竹林經營專案要求竹類占林分一定比例,並避免過度砍伐。農業部將提供補助,鼓勵企業與農民合作推動此類專案。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10/28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竹構未來 「戴」你前行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攜手中華電信公司ESG專案啟動桃園復興泰雅部落竹林經營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動桃園復興區竹林永續經營的文檔。文章討論了竹子作為可再生資源的重要性以及永續林業實踐的好處。該項目旨在振興當地竹產業、保護文化遺產並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政府、私營企業和原住民社區之間的合作展示了永續發展的成功模式。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10/24 - yle

芬蘭環境研究所:森林碳匯被高估,必須減少採伐

芬蘭環境研究所建議,為達成2035碳中和目標,芬蘭需減少森林砍伐量約四分之一。最新研究顯示,芬蘭森林碳匯被過度估計,去年土地使用和林業成為淨排放來源。若不限制伐木,實現碳中和將極具挑戰。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10/29 - ZiffDavis

雨水增強海洋固碳能力:科學家首次將降雨納入預測海洋碳匯模型中

研究發現,降雨能提升海洋的碳封存能力,增加5%至7%。當雨滴從大氣中降落時,會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帶入海中,同時攪動海面,增加水與大氣接觸的機會,並稀釋海水,改善碳吸收。這一發現改變了我們對海洋碳封存的理解,並能更準確預測全球碳捕捉能力。研究顯示,降雨引起的變化每年可增加1.4億至1.9億噸的碳封存量。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10/25 -sciencedaily

涼爽的地表水有助於海洋吸收更多的碳

新研究證實,海洋表層微小溫差促進二氧化碳吸收,使全球海洋每年多吸收約7%的二氧化碳,相當於亞馬遜雨林年碳吸收量的1.5倍。此發現提升了碳吸收估算的準確性,有助改善全球碳評估,支持減排指引並強調海洋在氣候調節中的關鍵角色。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10/24 - ESG今周刊

千方百計留住水 保護英國陸地最大碳匯

英國國民信託透過恢復濕地與林地來保護泥炭地這重要碳匯。泥炭地需保持濕潤避免碳釋放,且透過復育原生植物和社區溝通,增強了當地生態穩定。霍尼柯特團隊大膽砍伐針葉林改植闊葉林,期望未來重現豐富生態,支持永續發展與生態保育。

點此看全文 >

上期熱門精選
FFTC智慧淨零農糧體系電子報

※ 注意事項:

1. 本新訊僅供綱要計畫團體成員內閱,嚴禁外洩至其他平台。

2. 如需轉發本新訊相關新聞,請依據來源平台授權說明為準,勿違反原始訊息之版權及使用條款。

3. 轉貼時請務必保留訊息完整性,不得做出任何刪減、修改或篡改。

4. 請確保轉發訊息的真實性及可信度,避免散播不實訊息或造成誤解。

5. 請尊重訊息原始發布者的意願,不得進行未經授權的商業性轉發或利用。

6. 如內容有誤植或連結失效等問題,敬請來信通知 d34696@tier.org.tw 楊小姐。

7.為了避免漏接任何新訊,您可以將 service@netzerotier.org.tw增添至通訊錄或白名單。



台灣經濟研究院 - 自然碳匯推動小組 感謝您的配合與理解!

※本郵件經系統自動發送,請勿直接回覆。

${UNSUBSCRIBE}